課程發展重點
課程發展重點
發展電子學習及STEAM教育
• 本校積極深化電子學習及STEAM課程,發展校本編程課程,將電子學習融入日常教學。選取跨學科主題進行研習,強調「科學探究」、「動手做」、「運算思維」及「科學設計循環」的應用,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、創意潛能及解難能力。
•數學科持續完善校本支援計劃,積極推動計算思維及STEAM教育。本學年六年級學生於「速率」單元將結合可編程機械人mBot,透過實測物體移動的距離與時間,學習速率計算方法。計劃不僅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核心概念,更能培養編程邏輯與探究能力,促進跨學科知識整合。學生透過實作任務,發展運算思維、問題解決能力及數理建模技巧,並在反覆測試與修正中培養堅毅精神與創新思維。
•本學年常識科繼續與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合作,參加嶺南大學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老計劃,學生能與長者進行訪談,了解他們的生活需要,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,從而設計不同類型的樂齡科技產品。通過完整而有系統的學習,把學科理論融入生活,學以致用,並啟發學生的創意及培養共通能力。
加強學生「從閱讀中學習」
• 本校設有中讀課及英讀課,有系統地為學生的閱讀規劃,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,包括國安教育、中華文化、STEAM等圖書,藉此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,同時加強學生認識法治和國情,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。
• 本校推行跨課程閱讀,透過統整各科知識和閱讀策略,規劃跨課程閱讀主題,於課堂滲入不同的閱讀文本,讓學生對主題獲取更廣泛及有深度的知識,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綜合應用能力、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• 本校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閱讀體驗,例如圖書科與常識科合作,以自然科學為題,學生透過閱讀蝴蝶相關的科普書籍、展板資料、觀賞蝴蝶生態紀錄片,以及到圖書館「蝴蝶生態觀察區」近距離觀察蝴蝶的卵、幼蟲、蛹到成蟲的生命週期,不僅增進了學生對蝴蝶生態的認識,更培養了他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懷與保育意識。
推行價值教育
•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中,本校系統性地融入教育局提倡的十二種重點培育的正向價值觀,課程設計有機融入關愛精神、堅毅品格、國民身份認同等核心價值,例如:透過中文科經典成語、書法傳承,深化學生對中華文化精髓的理解;音樂科由中樂鑑賞、愛國歌曲演繹等活動,讓學生在藝術薰陶中自然培養家國情懷,引導學生在多元學習情境中建立正面價值觀。
•本校亦透過恆常的非學科價值教育課程,持續優化「生活課」(FCT)課程內容,設計多元增潤單元,包括包括理財教育、資訊科技素養、國家安全教育等
•配合全方位學習經歷進行價值觀教育,本學年繼續以「任安達人訓練營」為題設計全方位體驗學習活動,深化學生對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認識和體會,並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及反思的機會,鞏固知、情、意、行四個層面的學習。
推動教師專業發展
• 透過專業觀課及集體備課,教師共同開發更多不同的電子平台及電子學習策略,令學生能夠學得更廣、更深。
• 本校關注分析及運用評估數據診斷學生在學習上的強弱項(例如中英數小測分析、試後分析及教學流程、運用考評局評核質素保證平台),透過舉辦相關工作坊以加強教師的評估素養,回饋學與教。